一个发明家,身上流的血液有没有道德不要紧,但必须得有创新的精神。最近,很多舆论把创新这个压力也推给企业,其实,创新对于企业,不外是一种可以赚大钱的事情而已。赚大钱,所有企业都想的,但只有极少的人能够做到,所以,大多数活下来的企业选择了先能赚到钱再说。
在中国,创新是比抄袭风险更高的东西,首先,有社会资源的倾斜性支持问题。一个普通人创业,他跟自己身边的人描述要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事情,和要做一个中国版的植物大战僵尸,比如说那个葫芦娃大战蛇妖,哪个更容易获得理解和支持?不言而喻。更不要说跟一天谈十多个项目的风投代表去讲故事,大家都忙,都推崇电梯三分钟,好吧,你说要做一个愤怒的小鸡,一句话就够了。而要说一个创新的故事,钱再多的VC,也会迟疑。当然,如果你是乔布斯那例外。
也许,其他行业有很多中国国情,行业潜规则,无法轻易山寨。但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历史已经证明,山寨是路径最短,风险最低的业务模式。既然路都已经趟出来了,何苦另辟蹊径呢?创办企业,最基本目的也就是创造财富增值,只有这个基本目的达到后,才能去搭建更宏观的意义。
当然,有一个群体的人经常说他们为了梦想,无关财富。在互联网产业里,不乏多次创业以及企业高层自我创业的例子。这些已经从中底层走上去的成功人士,大多数财务自由了,但他们选择的做事方向更容易偏向借鉴,也许那比较顺手,也许他们觉得按照成功的路径去走,安全率会高一些。而他们确实比一般路人更能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也更容易受到关注,这便很容易在业界出现一堆的成功产品都疑似山寨的现象。在中国,早已经财务自由,而同时愿意奇思乱想,胡作非为的成功人士太少了。
其实,在创业的这么些年以来。看到过各种创新,也看到创新者的艰辛以及压力。在中国互联网的底层,创新一点都不缺少,缺少的是欣赏创新的眼光。我反而觉得,对于资源不充裕的创业者而言,不要太追求创新。不要被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所轻易感动。很多发家史、明星企业家传记都被包装过,虚构过,并非每个伟大的企业,其开始就充满了使命感和酷。太过于理想主义创业,死亡率更高。我们对一些已经赚到大钱的企业依然缺乏创新意识的鄙视,也不是站在道德的水平上,而是代表了每个人对倒在大企业山寨车轮底下的小项目尸体的各种不同情绪。好善的我们,还是比较容易同情弱者的。
很多人对山寨的反感,主要就是源于大企业的山寨扼杀了小企业的机会。曾经有不少风投,在问项目的时候都很喜欢问一句没有营养的话:“如果腾讯也做了,那怎么办?”然后就开始微笑着欣赏创业者的各种窘迫和无奈。这个问题和道德无关,完全是市场化的项目经济选择。每一个大公司都山寨过产品,只不过腾讯经常做成功而已。每一个成功商人的血液里,只要能流着强烈的成本意识就足够了。
要求商人讲道德,是监管者对于监管不力的托辞。对于一个企业不道德的行为如果缺乏相关惩罚,企业就肯定是不道德的。如果监管对于不道德行为以及产品能够下狠手治理,会有这么多不靠谱的食物吗?三聚氰胺全民震惊,奶业所付出的成本足够大么?企业有什么大的变动么?行业有重新洗过牌么?在这些产业衬托之下,我承认,中国互联网企业高尚无比,连在互联网公司扫地的每一个老太太,血液里都流着大量的道德以及英雄主义、理想主义。
要企业讲道德是监管不力,转而寄希望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而讲成本是建立社会约束体系,哪个更靠谱,不言而喻。创新本来就只是天才能成功的事情,很难,不确定因素很多,成本很高。而且,在一个充满了山寨而得以成功的业界里,希望遇到成功的创新者,难上加难。腾讯很成功地成为山寨之王后,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和企业形象问题,也许还有越来越多的被打压者的不稳定情绪。所以他们也会采取系列措施来弥补这个问题,这就是成本。但我认为,这并不妨碍腾讯继续山寨下去。形象公关是一定要做好的,维稳也许是必须的,但业绩更重要。
消费环境方面,国内广大的消费者对于创新的需求和欣赏还构不成巨大的商业推动力。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挎着山寨LV,穿着A货阿玛尼,刚在温饱的大陆上打奶粉、面包以及田婆婆这些怪物,没能奢求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至于那些高贵的GM,他们并不在这个大陆上,都跑瑞士雪山脚下去买表,到巴黎某地下室去做衣服。
成功人士不做,路人做不出来,大企业在等着抄,市场呼声又不够大,创新这概念在这个大陆上就只能拿来玩弄,比如说微创新。说到底还是山寨手机从业者来得坦荡以及可爱,山寨就山寨,爱谁谁。(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