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科协动态 机关党建 科普之窗 学会天地 青少年科技教育 全民科学素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协论坛 >>正文
青县:马铃薯产业期待“破茧”
发布时间: 2011/6/7 9:10:50

    马铃薯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传统品种,我们沧州市范围内很多土地适宜种植马铃薯,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青县科协就发展这一产业的障碍因素、发展前景进行剖析。
    产业发展实现“突破”
    5月6日,在青县清州镇王呈庄村的农田里,一片20厘米左右高的碧绿马铃薯秧苗在风中摇曳。主人代广达挖开根部,里边露出如小枣般大的果实。他说,再过20多天就可上市。这个种植园有220亩,像这样的成片种植园,近些年在沧州还是首个。负责技术指导的青县科协副主席代树桓说,看现在的长势,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亩产3500公斤没有问题。与此同时,今年在青县马厂还有一个110亩的马铃薯种植园,长势也很喜人。可以说,这两个种植园的出现,表明我县马铃薯种植实现了新突破。
    马铃薯在沧州市范围内种植并不是新生事物,多年前就开始一家一户零星种植。除特殊年份外,马铃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按现在市场价每公斤1.6元计算,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至少2000元以上。
    沧县强庄子村依靠种植马铃薯致富的不止一家。几年前,强庄子村农民试着种植脱毒马铃薯,并获得较好的效益,吸引了本地及青县、孟村等地的200多家农户进行种植。
    据了解,马铃薯粮菜兼用,顺口好吃,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性的健康食物。其鲜薯淀粉及其制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愈来愈大,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且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可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素、淡口味,人们首选的就是马铃薯,如整薯熟食、凉调、杂拌、单炒以及多种花样的配菜,不但是城市居民的家常菜,也成为宾馆酒店的常备菜。著名的“麦当劳”、“肯德基”及薯条薯片等世界性西式快餐食品、休闲食品,也是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
    多种因素制约产业“长大”
    马铃薯在我国从南到北均可种植,按照收获季节来看,我市收获期正处于6月份,正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市场空当期。马铃薯收获后还可以种一季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大豆等,两季作物会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马铃薯适宜于沙壤地,这样的土地在我市有很大的面积,我市能够种植的面积很广。
从发展看,近些年种植面积每年在两三千亩,今年虽然增加了规模种植园区,但从面积上看并没有大量增加。为什么这一产业这些年一直没有“长大”?
    就这个问题,科协副主席代树桓说,种植成本比较高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种植一亩需要人工五六个工,如果按打工工值算,就是300元左右;收获时每亩地也得需要几个,又是几百元的投入。另外,每亩地投入的种子、化肥、农药成本,也在千元左右。如果农民自己完成,投资相对要小些。如果雇用人工,就会大大增加投入,降低经济效益。而一家一户的种植,又难以形成规模。
    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受种植习惯影响。因为马铃薯生产不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农民对种植技术缺乏了解,也缺乏对这一产业的认识,自然也就不是首选。其实棉花生产用工也很多,但农民还是情有独钟,就是因为棉花是传统产业,种起来得心应手。
    一直以来,我市种植马铃薯以零散为主,品种也不一样,商品化率很低,导致单产过低,也是影响我市马铃薯全面推广的因素。
    产业发展期待“破茧”
    业内人士评价说,发展这一产业,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大户示范、农户参与”的原则,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这一产业。
    从技术角度看,投入大小、耕作方式决定产量差异。应因地制宜,重视选用适宜良种;重视品种的提纯复壮;重视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出苗率和抗病性;重视合理密植,标准化栽培。
    从播种方式上看,今年,吴桥士学粮棉专业合作社与希森马铃薯集团签订订单,吴桥县种植面积达到650亩以上,由希森公司免费提供播种机械,合作社统一培训机手,统一播种,吴桥马铃薯播种实现了机械化。青县的代广达投资3万多元,购买了4台机械,分别是播种机、上土机、割秧机、收获机,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机械化播种每天可完成20亩的工作量,相当于人工播种100多人的工作量。
    青县科协主席郭文柱说,马铃薯生产规模化的出路在于机械化,但对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户来说,购置一套全程机械化的设备,也是一项不小的投资。应通过农机具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购买马铃薯机械的积极性。
从市场看,只有销售渠道通畅,才能保证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生产的马铃薯作为蔬菜食用,且订单生产的还不多,基本上是农民自产自销。解决稳定的销售渠道,最好是订单生产。应着眼于高起点,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品牌,瞄准“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公司,来发展这一产业。另外,建设配套的马铃薯加工基地,促进销售。目前市场上有成熟的马铃薯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很多与马铃薯有关、也很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生产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我市马铃薯收获期比较集中,多在6月中旬,因为气温较高,不适宜长时间贮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冷库的功能,通过冷贮促进销售。(青县科协)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本类推荐
  • 本栏目暂无内容
网站首页 | 科协动态 | 机关党建 | 科普之窗 | 学会天地 | 科协论坛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沧州市御河路1号 Tel:0317-2160235
邮编:061000 沧公备:13090202015845号 冀ICP备12019277号-1